一開始從《我可能錯了》這本書的書封上看到的幾個關鍵字「森林智者、隱居山林、寺院修行」,我直覺的認為,這本書應該是端著崇高理念的正向勸世書吧。但,讀完之後發現,我最初對這本書所抱持的念頭,不是「可能錯了」,而是「真的錯了」。
作者比約恩透過這本書,領著我從不同的維度去面對人生,並看出自己的思考盲點與認知誤區。這本書的重點,不在於探討是非對錯,而是作者在17年的修行經歷中,直擊內心深處的體悟。因為他的體會既誠實又真摯,才會讓這麼多人能夠產生共鳴與反思,進而生出勇氣。
|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。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。(p.79)
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為了跟上速度、為了不被淘汰、為了成功,我們總是用盡全力去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力,當到達一定的高度時,就會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,陷入過度自信的狀態,對於自己展現出無所不知的樣子而沾沾自喜。
比約恩從小到大的表現可圈可點,後來成為當時瑞典最年輕的經濟學家,簡直就是人生勝利組。然而,即便擁有了聰明才智以及令人稱羨的地位與成就,願意放掉這一切並敞開心扉,重新認識自己「不知道」的人事物。因此,他在修煉的過程中體悟到:「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,再也不相信了。」這個想法,讓我忍不住停下來思考,自己目前面對人生的態度。原來我們一生都在追求的,可能只在於知識的高度,卻未能領受智慧所帶來的生命厚度。
|人經常為了自己的人生嚎啕大哭,但同樣也會因為終於有人聆聽他們說話而感激流淚。我學到一件很重要的事:為他人提供服務,帶給我極大的回報。(p.27)
這是比約恩在修行之前,參與心理健康求助熱線的志工服務的一段故事。當人們打電話來尋求協助時,比約恩從一開始急著給建議,後來學會敞開心扉靜靜傾聽。而這些孤獨絕望的人,也因為終於有人願意關注並聆聽他們說話,重新找回安心感與信任感,比約恩也從中獲得為他人服務的使命感。在這個志工服務過程中,透過對方誠摯的自我揭露以及比約恩關注傾聽的過程中,在無形之中,這樣連結與交流,成為了彼此生命中很溫暖的力量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和比約恩最初的想法一樣,有人遇到問題,我們只想快速給出可行的解法。就很像是,站在河的對岸,拋出繩索搭起棧板,急著要對方走過來。但是,連對方是不是真的要渡河,或許我們都不清楚。而傾聽更像是,走到他們身旁,一起坐在河邊,聆聽著對方說出內心的話。
|你遇見的每個人,都在進行一場戰鬥,你對此一無所知。與人為善,永遠如此。(p.199)
這段話幾乎是看過書的人都會分享的金句,出自於挪威影集《羞恥》中的某一幕,是鏡子上的一張便利貼所寫的一段話。看到這裡,我對於比約恩在看影集時,可以細膩地看見畫面中的一處小細節,感到十分佩服。
他人願意展露出來的模樣,就如同我們想要讓別人看見多少,是一樣的。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呈現出最美好的樣子,那些悲傷的、脆弱的、不夠好的,我們還在努力讓一切變好。所以,我們所看到的並不是事情的全貌,我們也無法真正理解別人在在經歷的一切。就像比約恩在書裡分享的小故事,有位小女孩在海邊散步時,持續地將被沖上岸的海星拋回海裡,身旁老人看到便直截了當的認為,岸上有成千上萬的海星,就憑小女孩撿起的幾枚海星,根本起不了作用。但是小女孩堅定的告訴老人說:這對牠很重要。
因此,我也正在學習,以善意溫柔的心,對待這個世界。
這本書能夠提取的智慧太多,相信每個人都有被直擊靈魂深處的故事。最後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語,也當作是給自己的提醒。
|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。當真正理解這一點時、當不再將別人與自己擁有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時,我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人生。
書籍資訊
⌂ 書名|我可能錯了: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
⌂ 原文|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
⌂ 作者|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
⠀⠀⠀⠀⠀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)
⠀⠀⠀⠀⠀卡洛琳.班克勒 (Caroline Bankler)
⠀⠀⠀⠀⠀納維德.莫迪里 (Navid Modiri)
⌂ 譯者|郭騰堅
⌂ 繪者|托馬斯.桑切斯 (Tomás Sánchez)
⌂ 出版社|先覺
探索更多來自 宅系女子賈文青筆記|BJ's_Not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發表迴響